鼎盛娱乐:香港娱乐圈鼎盛时期美男众多,他却是高级情欲感的唯一代表

今天看到了梁家辉这一组新片子。男神就算老了,也是风流依旧啊,金丝边眼镜跟他的气质完美契合,太有故事感了。

有的人也真的是越老越帅,越老越有魅力。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年轻小伙子比不了的阅历。

叔觉得梁家辉本身也是属于长得平淡但极其具有性张力的那一挂。当然这个“平淡”只是说跟惊艳类型的美男相比,看梁家辉跟哥哥的合影就知道他的颜一点也没在弱的。

▲梁家辉和张国荣

这次这组片子借鉴了《雨中曲》的灵感,《雨中曲》是非常经典的电影,讲述的是从电影无声时代往有声时代过度的一幕。默片技术发明于1860年左右,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电影都是默片。默片年代,也被称为“银幕年代”。没有对白、台词,只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让观众了解角色的内心思想,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

▲《雨中曲》剧照

梁家辉也确实有着默片级别的演技。

他身上有一种自带的氛围美。眉浓,眼神有戏,相比起方正的骨骼架构,反显得眼睛形状狭长阴柔了。骨骼棱角尖锐,鼻基底略凹,自带了哀愁气息。他的鼻子算得上是亮点,鼻骨的粗细刚刚好,不会过细也不会过粗,鼻头鼻翼的形状也是优美,撑起了氛围美男的颜值框架。

下庭情欲感强,稳扎稳打的下颌骨,荷尔蒙爆棚的下巴。性张力来自于冷淡压抑下的撕裂感,缄默中透露爱与痛的高级情欲感。

大开大合的表演场面固然能体现他的爆发的张力,但这种默片式的渲染式表演,对我们来说更有借鉴意义。

▲默片时代

回到我们说的那三点,看看经典默片演员是如何诠释的。卓别林极其擅长细小微妙的表情。《城市之光》里讲述了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和卖花盲女的故事。卖花女在流浪汉的资助下做了手术恢复了视力,等到两人再次相遇,从牢里出来的流浪汉被卖花女当做乞丐,她仍然向他微笑,并给了他一朵玫瑰和一点钱。但随后,她摸着他的手,忽然认出了眼前人:“是你?”他点点头,露出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笑容。像是挤出来的,于此同时眼皮提起地非常厉害,这是表示惊讶,眉头皱起,伤心呼之欲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哭与乐,诠释小人物内心的悲欣交集。

▲两种状态下的对比

再来看看葛丽泰·嘉宝吧,这张被称为“人类颜值进化的极限”的脸,其实演技也是封神的啊。同样是面瘫,嘉宝的这段表演被称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之一。为了恋人放弃王位,最后恋人却死了,这是一场爱情悲剧,随着镜头向前推移,最后定格在她的整张脸上,嘉宝全程没有一个表情一句台词。在这个部分,她已化身一座雕塑,同时失去爱情与权力的女王,恐怕难逃颠沛流离的命运。往昔的荣光和回忆在脸上投影,却无半点波澜。这是电影的休止符,是默片演员的节奏语言。

▲《瑞典女王》

这种藏于内,溢于外的表演方式,其实就是把角色本身可呈现的部分最大化地呈现了出来,它的高级在于最关键的点是不会说出来的,完全靠观众去理解,去揣摩,去共情。所以有极强的氛围感和神态美。对于我们来说,可借鉴的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表情的颗粒度,还有一个是肢体的节奏感。

美人不仅有大氛围更有小细节

表情的颗粒度体现在对肌肉的调动。比如很多涉及到眼部神态传递的地方,聪明的演员都很懂得对眉毛的控制,尤其是对眉头的调动。

▲朱茵封神的这个表情,仔细看在最起始有一个轻微的挑眉

▲更加微弱的处理方式

日常生活中,温柔地挑眉加上友善的笑容,能很大程度上增加表情的生动性,降低攻击性。但这样的微表情一定是转瞬即逝的,保持太久则显得刻意。

眉头的微小动作确实能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而眼皮是最能体现情欲感的部位,眼珠的动作则会给眼神增添更丰富的层次感。

▲ Lillian Gish

比如当你想对着心仪的对象说话时,不一定一上来就直勾勾地盯着人家,可以选择先放松,然后睁大眼睛,也可以接着再放松,这样会更加自然。

▲ Lillian Gish

或是比如转头的时候,眼珠的转动可以延迟半拍再转过来,当然这也是在给表情增加节奏感。

也可以搭配眉部的动作一起连贯起来,整个人的表情都会更加灵动。肢体节奏同理,慢半拍,更加气定神闲。

为什么?因为人从接受信号到反馈,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把肢体的节奏放慢,让每个动作都落到落点上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就会非常连贯、有力,肢体语言也会起到极强的表达作用。比如全智贤在戴墨镜之前,她先抬起眼皮看了一眼,然后将眼皮落下,才是将墨镜带上。不是说每个人日常生活都要这样,而是举例说明表情和肢体对烘托氛围有多强的效果,全智贤这样也是为了烘托气场氛围。

叔觉得氛围感的打造是由内而外的,你自己的内心外化出来的精神气最重要,技术流的拆解可以加速你认知自己的过程,但绝不能代替你成长。与此同时“情境感”也很重要,即融入令你感到愉悦的环境中,氛围感自然而然就能养成。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