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油广告女主角:当年的最美玉兰油女孩,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大家还记得她吗?

活跃在1999年—2004年期间的玉兰油广告女主,丹妮尔·格雷汉姆(Danielle Graham)。

让她看上去就像名字“丹妮尔”预示的那样,在女人味之余别有一种潇洒的少年感,清爽空灵又舒展大气。

外型出众的丹妮尔,中学毕业后就选择了以模特为业,二十一岁时离开吉隆坡到香港发展。

早在因玉兰油广告在亚洲走红之前,丹妮尔其实就已经在香港聚集了不小的人气。

曾与谢霆锋搭档出演了电影《异灵灵异2002》,在其中扮演一名娇俏伶俐的护士:

并被王家卫看中,与张震联袂出演了DJ Shadow的MV《Six Days》。

录影带中的她,留着与阿菲类似的俏皮短发,倔犟中透露出几分神经质,看上去神似梁洛施。

特定角度看起来也与英国演员裴淳华,有几分相似。

在出任玉兰油亚洲区形象大使爆红之后,眼看事业就要起高楼的丹妮尔,却卷入了一桩不大不小的桃色新闻。

被当时的港媒称为“罗兆辉欲照事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在香港广告界,借由清纯形象积攒起来的人气。

再加上她本身乐于享受生活的佛系性格,自此之后演艺事业再无高峰。

并于2008年三十一岁时,嫁给了马来西亚富豪Patrick·Khwoo,育有一子一女,彻底淡出演艺界。

不过由于“玉兰油女孩”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于是在2012年,玉兰油广告部又把丹妮尔请了回来。

与董璇、刘忻一起,拍摄了“Hold住25岁”系列微电影。

现在的丹妮尔,是一名拥有自己厨具产品线的美食作家。每天的状态除了晒生活就是晒美食,看上去自在又幸福。

常年坚持健身和健康饮食的她,状态看上去也依旧非常好。

回头看丹妮尔的走红,其实脱离不了当时的大环境。

就像她在访谈中描述得那样,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香港广告界,是混血儿的天下。

每天从早到晚,有无数的拍摄工作等着她。

鼎鼎大名的Maggie Q、Amanda Strang以及Lisa.S,也都是在那个时代出道的。

不过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被电脑和手机屏幕侵占,电视广告的商业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几乎是一瞬间涌出的大量电子屏幕,需要被层出不穷的新鲜美颜填充。无论是演艺明星还是丹妮尔这样的广告明星脸,都变得不够用了。

天使宝贝和Mandy Lieu作为混血嫩模出道的时代,就正处于这个过渡时期。

Mandy Lieu大概是最后一任,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玉兰油女孩”。

跟上时代节奏的天使宝贝,从电视和平媒模特转型,一飞冲天成为顶流艺人。

思维还停留在电视时代的Mandy Lieu,则过起了在洗米华的老妻身上找存在感,为洗米华一个接一个生孩子的“史上最强小三”生活。

在天使宝贝爆红之后,网红和爱豆经济的火热程度一浪高过一浪。

虽然展示美颜的渠道发生了剧变,但人们喜欢美颜的原因并没有改变多少。

混血颜依旧成为了网络世界里,最容易受到追捧的那一类面容风格。

在美颜app的助力之下,无论是素人还是网红,都希望得到“你看起来好有混血感”的恭维。

当然这种审美观在五六年前,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刚兴起不久的那段时间,表现得更加极端一点。

我们现在所诟病的整容坏品味,网红脸,无不是那个“追求极端混血感”的疯狂时代,所留下的后遗症。

在这一点上,甚至连坐在颜值鄙视链顶端的演艺界正规军,也无法免俗。

张檬、巩新亮、张静初、李小璐等,也都是在那个阶段颜值翻车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钟爱混血颜呢?

只是因为欧美经济和文化发达,我们借此产生的慕强心态吗?

当然有这方面的一部分影响,但是更多的原因其实在于,人们本身就有追求“异域感”的审美冲动。

这种冲动,不仅体现在面容上,还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只不过因为脸给我们的信息最直接,才让我们有了人们似乎尤其偏爱混血颜的印象。

追求“洋气”其实不仅仅是20世纪初的民国买办、海派潮人的风尚,也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很多人的选择。

对于奈良时代的日本人来说。“洋气”是唐人的衣食住行、行为举止以及风俗习惯。

但是对于唐代的中原人来说。“洋气”则是指波斯、印度、阿拉伯及中亚等地的服装、音乐与饮食:

是当庐卖酒的胡姬,也是跳着胡腾舞的胡儿。

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人来说,“洋气”是古希腊审美中的真诚与肃穆;

然而到了启蒙时代,“洋气“则是来自远东的瓷器和屏风;

对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人来说,法国是“洋气”到令他们感到自卑的存在。

然而对于当时的法国人来说,“洋气”则是指中东和北非地区,浪漫、慵懒的“东方风格“。

总之,这些举动都在诉说着一件事,那就是人们总会需要一些外来的、“洋”的东西,带给我们活力。

几乎是植根于本性的,我们总会被新鲜的、从未见过的东西所吸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