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 毛泽东: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想给它打五星

七月到来,又到了数年一度电影院变身XX课堂的时段了。

主旋律献礼影片,是历来排片没有很多占比,观众看得乏力,评论界不知道敢不敢骂的尴尬存在。

就像在考《思想政治》的时候不会写大题,硬写了一句“×××说得都对”,阅卷老师一时要思考敢不敢给你批错的程度。

特别是这几年以献礼为名公映的主旋律作品,无论是表现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是表现内战还是反法西斯战争,多半都遭到了市场冷遇。不要说评价一句好或不好,很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说过这些片子。

电视剧方面的献礼作品,除了《觉醒年代》掀起现象级的讨论与关注外,更多的也就是在央视八套走马灯般贡献成爷爷奶奶们的自助褪黑素。

上一次观众大面积涌进电影院去看主旋律献礼片恐怕还要追述到2009年的《建国大业》和2011年的《建党伟业》。

在这之后,观众们经历了无数只是为了搞点相关部门专项投资的夺礼片。

而看过那些后,不得不说:建业系列,yyds!

2009年正值建国60周年与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就打算创作一个作品,将自己在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任职期间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电影故事,用来庆祝纪念第一届政协的召开。

剧本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表现当年拥护新中国的各党派人士如何来到北京商讨召开会议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以孙中山夫人的身份代表民主党派支持新中国、也是日后国家名誉主席的宋庆龄抵京后,毛主席说:“我们共商建国大业”,而其他民主党派人士北上时,都称“是来共商建国大业”。

于是在拓展了包括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内容后,将影片定名为《建国大业》,为建国60周年献礼。

韩三平、黄建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制作本片,自幼研究毛主席生平的陈宝光加入编剧团队。

以及《建国大业》上映前最大的噱头,就是整个华语电影界的中流砥柱,全部不在意片酬、戏份的出演影片。

包括陈凯歌、冯小刚、姜文等顶级导演在片中客串只有几场的角色,还有成龙、李连杰、刘德华、梁家辉、章子怡、黄晓明、赵薇、甄子丹、陈好、胡军、刘烨、葛优、陈道明等等172个明星演员出演,这还不算最后戏份被删的吴宇森。

当年的《建国大业》,无论是热度还是评价,几乎都是压倒性的,即便同档期还有以最强谍战悬疑类型片之资同样献礼的表现地下工作者伟大奉献的《风声》,《建国大业》依旧拿下了4亿票房成为当年的年度票房冠军。

《建国大业》能够吸引这么空前的顶级阵容与在普罗大众中获得如此高的票房肯定,仅仅是因为他是一部整十周年的献礼吗?

肯定不是。

《建国大业》的开幕第一场戏,就足够吸引人。

影片从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在重庆,毛、蒋二人为避免内战签下《双十协定》,决心在协商基础上组建多党联合政府作为序幕。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在重庆的一场欢迎毛到来的宴会展开,在故事与视觉的双重层面上,这场戏都显示了本片是以追求和平作为主题导向的

场景内,是国民党主导的宴会一派觥筹交错、华灯璀璨的景象,但是戏剧内容则是国民党的将领不断在讨论内战的可能性,在虚假的“和平”场景中掩藏了故事即将发展出来的两党矛盾。

故事前半段的主要内容则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如何谋划内战和党内贪腐、夺权种种恶态,而共产党政府则如何在对方的不断追击下一步步反击与取胜,并团结一致吸引到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影片还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与场景调度来展示几个党派之间的不同走向。

比如每当国民党谋算的场景,几乎都是雨戏,内外景都呈现出阴沉、压抑的气氛,国民党的场景也都是以冷色调为主,即便是明亮的场景,在明亮色调周围也要包裹上黑色系,演员的调度也多半采取下楼梯、机器俯拍来加强其前途末路的即视感。

而到了延安、西柏坡的场景,无论是窑洞还是山林间的场次,则永远是以暖色调、强光照射来呈现希望与团结的气氛,即便是夜戏都要通过温暖的蜡烛光源来缓和影调。

而明星演员们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唐国强、刘劲等已经成为特型的演员在把握领导人的生活特征且平衡伟人角色在人的气息与英雄气概间的拿捏自不必说,邬君梅等曾扮演过该角色的演员更是游刃有余。

许晴扮演的宋庆龄也凭借数场戏将温婉、大气的一代女主席形象呈现得非常到位,还凭该角色拿下了百花女配。

《建国大业》无疑是近年来最成功的一部主旋律献礼片,全明星阵容献礼的模式影响了许多献礼电影的阵容思路。而韩三平和黄建新在见到这种成功后,于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推出了《建党伟业》。

相比于《建国大业》以中年明星为主,《建党伟业》则以更年轻的新星为主打,讲述青年时期的先烈们是如何思想觉醒的故事。

相比于《建国大业》弱化了主配关系,以历史大事件为主线形成的编年体通史,《建党伟业》则以青年毛泽东的个人思想觉醒过程为主轴,通过毛的个人经历串联起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进程。

在那个世事纷乱、思想争鸣的年代,个人史与社会史、民族史与世界史都紧密不可分,《建党伟业》则很好地平衡了这些看似繁复的内容。

影片中不仅能很清晰地了解到青年毛泽东个人的经历与思想发展过程,同样对民国初年中国与世界的种种事件与现象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将个人的历程与整体社会的动荡相结合,通过社会上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理解个人的内心活动,通过个人的观点来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一个辩证的思考

《建党伟业》结合历史进程,将故事分成了比较清晰的三幕剧。

第一部分讲述了从1911年隆裕太后签下退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借机夺取大总统之位更登基称帝、北洋政府腐败统治、张勋复辟等等共和初建时期的乱象。

第二部则叙述了五四运动发展的前后始末,并通过五四运动中第一代革命志士的经历,展示了马列主义思想如何在中国大地上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

第三部分则集中展示了中共一大召开、建党的前后故事。

相比于《建国大业》集中于几年间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事件,《建党伟业》则将时间跨度拉到了十年之长,通过伟人们丰富的青年经历,来全方位地展示共和体制在我国最早建立时的艰难险阻,与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国家命运的珍贵与必要

影片结构上符合类型片的创作规律,因此虽然跨度极大、事件繁复,但通过故事主线的清晰,反而让观众能够非常清晰地厘清历史事件的时间脉络,并能够清晰地认知到马列主义思想与建党对于当时社会的必要性,也能更明晰地认知到第一代共产党人的思想之先进

特别是诸如隆裕太后、袁世凯、瑾妃、小德张、蔡锷、小凤仙、陆小曼、梅兰芳等一批诸多阶层与轶事典故中的人物出场,虽然部分人物戏份极少或者被删除,但是无疑这样的全方位展示民初社会的想法让影片的可看性也变得更强。

而影片在人物情感上的塑造也比《建国大业》要更细腻,故事主线中讲述了毛从北京到湖南与杨开慧的感情发展,在初始剧本中,对毛与汤唯扮演的陶毅一段初恋亦有描摹,观众能看到更青春、更贴近青年人的一代伟人

无论是主旋律还是市场常规院线片,核心永远都是拍一部电影。主题先行就会像70年代以前的许多老片或者当代的部分主旋律一样,空有“英雄”“口号”,缺少鲜活的人物和吸引观众的电影本身的魅力。

即便是上课,再鸿儒的教授也求一个“生动有趣”,不然,只翻看教义和文献资料即可,何必上课听讲。

看电影,也是想看真实的人物与激荡人心的故事或情感,不然想要了解历史事件,百度百科都要更方便一些。在电影院看电影,永远是好电影和好看的电影为主,才能为辅地传递出“历史意义”

献礼,是献给,坐在电影院的,普罗大众。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